第三百九十章 赵祯眼里有了光(1 / 4)

当赵骏等人抵达后苑的时候,赵祯已经在临华殿等着他们。

临华殿是最近几年修的宫殿。

自从得知宫里建筑有毒之后,赵祯就搬去了后苑常住,在后苑修建了一些钢筋水泥建筑物。

包括几座理科学宫、实验室、寝宫、休息室、书房以及几块实验田等等。

其中临华殿就是平时赵祯干活累了临时休息的地方。

屋子不大,就只有一百多个平,一栋水泥砖墙的三层小楼而已。

除了上面的屋顶由琉璃瓦、金丝楠木房梁以及其它很多如斗拱飞檐,四龙四凤以外,就跟后世农村那种三层小楼也没什么区别。

不过赵祯很喜欢这样的建筑,以前的木制楼房虽然华丽,雕楼画栋,可远不如钢筋水泥楼房带个他的安全感。

就像前一段时间在做化学实验的时候发生了一起意外,有个小太监不小心把“钠”碰进水里。

当时水里就冒烟了,吓得赵祯连忙躲进旁边的大理石水泥桌子后面。

结果“砰”的一声,爆炸过后,周围的木桌都碎裂开来,唯独他那个水泥桌子纹丝不动,没有一点损伤。

从这次过后,赵祯就喜欢上了这种坚固的建筑物方式。

赵祯站在临华殿外,身后李迪、张士逊等宰相都已经在了,见到赵骏范仲淹等人过来,他自己走下台阶迎了上去。

“哈哈哈哈哈哈。”

赵祯来到众人身前,开怀大笑。

范仲淹连忙拱手道:“官家,臣幸不辱命,收复燕云。”

“范卿,朕太高兴了。”

赵祯脸上的笑容都抑制不住,上去竟一把抱住范仲淹,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。

这個举动让范仲淹身形略微一滞,但随后又放松了下来,笑着说道:“这都是官家英明,将士们用命。”

“朕知道这次收复燕云有一定伤亡,可跟辽人的伤亡比起来,我们的伤亡可以算是忽略不计了,这都是范卿的功劳。”

赵祯放开范仲淹,随后说道:“你放心,此战死伤的将士,包括因疾病而有伤亡的将士,朝廷必定多多抚恤。”

这一战辽人大溃败,伤亡、俘虏、投降者在二十万以上,辽国可以说是元气大伤,死伤惨重。

相比之下,宋军伤亡统计已经出来,只有大概两万多人,而且其中绝大多数,都不是在战场上死伤,而是因为疾病困扰。

疾病这个问题一直是古代行军打仗的重要阻碍之一,赤壁之战世人只知道孙刘联军大败曹操,却不知道即便火烧赤壁之后,曹操依旧有进攻的实力。

但因为军中瘟疫流行,导致曹操不得不撤兵回去,这才让世人以为是火烧赤壁奠定了这场大胜,却不知道如果没有瘟疫,后续曹操南下进攻,孙刘联军是否还能抵挡得住。

范仲淹收复燕云之战,打了一个冬天加半个春天,冬春交替以至于军中患病者不少。哪怕有棉衣做保暖,还是有各类感染出现,让宋军饱受疾病困扰。

像狄青打榆关的时候,又是大雨、又是下雪,海军染病者达到三四成之多。范仲淹主力那边也有近万民士兵生病,不能上战场杀敌。

其余民夫、辅兵在去年冬天的雨雪当中生病的就更多,总计至少四五万以上。

所以如果抛去那些生病的士兵,宋军的实际伤亡率非常低,只有不到六七千人,这个战损比可以说是非常夸张了。

“臣替将士们谢陛下。”

范仲淹连忙拱手行礼,虽然这次阵亡的将士不多,但宋军抚恤本来就丰厚,再多赐予就是朝政负担。

不过这都是为了国家奋斗的将士,多赐予抚恤,正是应该的事情。

“朕渴望这一日太久了,燕云一直是列祖列宗的心病,自太祖太宗以来,无不想收复这块失地,如今总算是有了结果。”

赵祯扭过身,先向着临华殿走去,边走边感慨说道:“不管是后世还是当前,谁人不知大宋从不是什么大一统王朝,今能收复燕云,朕也算是无愧于列祖列宗,无愧于黎民百姓了。”

“何言乎王正月,大一统也。王者受命,制正月以统天下,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,故言大一统。自古以来,大一统都是历代王朝的目标。”

晏殊轻声说道:“五代十国以来,天下战乱纷扰不断,太祖太宗毕生都喜欢收回华夏故地,一统天下,结束这纷争,可惜时也命也。现在总算是得偿所愿了。”

“汉人失去燕云之地太久,华夏故地永远都是大宋的痛楚,时至今日,在高粱河之战后,还有人感叹,畏辽如虎,燕云不可得也。”

蔡齐也说道:“此战不仅仅是收复燕云那么简单,同时也是一扫曾经我大宋军队畏惧外敌,只敢结阵自保,不敢主动出击的风气。自此之后,我大宋终于手握雄兵了。”

“是啊,以前不管我们对外如何胜利,仅高粱河之战后造成的影响,就已经是根深蒂固,即便是到了十年前,亦是畏辽畏夏,战力堪忧。”

宋绶亦是说道:“但如今我们通过一战一战的胜利,到了现在,总算是树立起了大宋雄兵的威风,以令军队敢战而不畏战。可惜吕公、王公他们没有见到今日,不然他们得有多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