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141 章 姑娘请披黄袍(二十七)(2 / 3)

是高高壮壮一看就有一把力气的姑娘家,另一个是三十多岁的妇人,高壮的姑娘家很是有劲儿L,那妇人看着养尊处优干不动的活儿L,被那姑娘都接了过去。

“姑娘,这是换人了吗?”

“啊,我们天天换人。”高高壮壮的姑娘捧着热腾腾的粥,嘿嘿笑着说,“您这粥做得香甜。”

握不住笔的手上涂满了药油,孟月池略一凑近,就想打喷嚏。

“刘嬷嬷,这药油多久能去了?”

“刚涂上没一会儿L,姑娘不必着急,您这能握笔、能骑马、能射箭还能下田收麦子的手,总得好好养养。”

孟月池低下头没说话。

自从刘嬷嬷当了参将,脾气就大了

,从前她不爱惜身子是哄着她,现在,变成了是损着她。

“姑娘想要去体味百姓之苦,也该顾惜自己的身子,哪能真的在雨水地里做一整天的活儿L?”

琴嬷嬷端了热腾腾的药汤进来,茶盘上还摆着几封信。

先将药汤放在了自家姑娘面前,她又替姑娘将信开了。

为了从两位嬷嬷的夹击中逃脱,孟月池拿信的动作都比平时快了不少。

“嬷嬷,今天柳姨母也在田里??来[]+看最新章节+完整章节”

“是啊姑娘,她和息将军一块儿L都去了东阳的长村,就是姑娘您昨天去的那儿L。”

孟月池点点头。

她的脸上带着笑。

“等柳姨母回来,我给她个好消息。”

确实是好消息,夜里,柳朝妤垮着肩膀拖着腿被息猛娘连拖带拽回了东阳县衙,听见这个好消息,她直接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去看信。

“帝令,剑南司马柳铉徵,入京为御史中丞。”

从四品的御史中丞在品阶上比不得柳铉徵被贬谪前的殿中监,可如今的御史大夫是虚衔,御史中丞实实在在掌握着御史台,位卑而权高。

柳朝妤凉凉一笑,说:“看来陛下对瑞王和拥护瑞王的那些男人果然极为忌惮,连我姨母这样的眼中钉都愿意用了。”

孟月池在想的则是另一件事:

“姨母,既然柳大人被起复了,你自然也有机会回繁京……”

“这事儿L你不用操心,我如今在平卢过得还算如意,也没打算换地方。”

柳朝妤说的是真心话,宦海浮沉走过这么一遭,她也不想再入朝廷给旁人做掌中鹰犬。

“十二年了。”她勾了下唇角。

姨母和她两人被一夕贬落,整整十二年了。

抬手摸了下鬓角,她如今年过四十,鬓边都有了些许白发。

什么女旧臣遗脉,什么几代人重回朝堂的渴盼,在她的眼里都成了旧梦一场。

甚至不如她今日在泥地里翻来覆去跟麦子较劲更让她有兴致。

想起麦子,她扶着腰又重新坐回到了有坐垫儿L的椅子上。

“节度使大人,今日我遭……我所见所闻,令我颇有一番感悟,平卢上下官吏,都该去试试。”

去繁京勾心斗角,哪有在平卢坑害同僚好玩?

柳铉徵的起复仿佛是一个信号。

七月开始,大批曾经被贬谪的女臣起复,有这些年被打压的女旧臣遗脉,也有因为其他由头被放下去的女臣。

邸报来来往往,但凡朝中人士变动总要提一句“女臣”,后来索性不提了,因为提女多,提男少,邸报上反而把升迁任免的男臣们都注了下。

十月末,受乐宁郡王案牵扯安平知府于若菲升为辰州刺史。

十一月,松阳县令韩亭榭升为柳州司马,太学博士苏婉青升为大理正。

这两人都出身勇毅学宫,十几年未得升迁。

进了腊

月,繁京城里传初来的加封旨意几乎就没停过。

腊月初三,御史中丞柳铉徵加封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。

腊月初六,三年前去世的原勇毅学宫掌事、崇贤殿大学士、正议大夫薛重岁加封太傅、楚国公、谥号“文贞”。

同一天,陛下还下旨升平卢节度使孟月池为正二品节度使,兼齐青淄兖等八州两道镇守、按察使,晋为东阳县公、持节大都护、太子少师。

甚至连她妹妹孟月容都得了一个骑都尉的勋爵。

相比较从前的刻薄寡恩,拿了又收,如今的陛下真是大方得让人害怕。

圣旨送来平卢的时候是腊月二十三,接了旨意,孟月池笑着说:

“咱们陛下说不定还会开恩科。”

坐了一屋子的谋士们看向她们的大人。

身穿正二品紫色官服,腰间悬着玉带钩,孟月池略垂着眼眸,手指在袖子里轻轻碰了碰。:

“写信往庐陵和朔北,让两边学子,尤其是女学子们都做好了准备。”

抬头看着外面冬日里让人欢喜的阳光,她眯了眯眼睛说:

“要是后年开了恩科,说不定会出个女状元。”

玉衡二十八年,淮河乱事又起,陛下下旨平卢军南下平乱,两月即平,平卢节度使孟月池平叛有功,晋辅国大将军。

玉衡二十九年,恩科考场上,第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