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0章 前往法庭(2 / 3)

入职四星,只能在当地的成均馆大学担当教授,教了四年的书。

四年之后,敬业禁止协议即将到期,四星公司也为他准备好了一份待遇非常优厚的合同。不过乔瑞达也赶在那个时候,投资百亿,建立瑞芯晶圆厂,恰好缺一个芯片生产领域的技术大拿,了解到林孟松的情况,果断出手截胡,向他发出了邀请。林孟松是一个民族荣誉感比较强的人,本就不想为四星工作,只是为了手下的前途考虑,这才在棒国待了四年。现在接到乔瑞达的邀请,当时就心动了,坐飞机来到德诚市实地考察了一下,发现乔瑞达财大气粗,即不缺资金,也不缺先进设备和技术,完全满足建立晶圆厂的所有条件,给他开出的待遇甚至比四星更高。大家又同是炎黄子孙,经营理念上也不存在分歧,于是双方一拍即合,林孟松果断放弃了四星,和乔瑞达签订合同,入职了瑞芯晶圆厂。林孟松那帮手下,对他也是非常的忠诚,竟然有十几个人,从四星离职,跟随着他的脚步,入职瑞芯晶圆厂,也算是一段佳话了。

乔瑞达拍了拍林孟松的肩膀,说道:“老林,你也要看开一些,那张仲谋自从创建台积电那天起,就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人员了,而是变成了一个精明的商人,一切以赚钱为目的。你跟一个商人谈感情,那不是对牛弹琴吗。”

林孟松收敛情绪,默默的点点头,说道:“乔总,我没想到,为了我的事情,你竟然从北大请假,亲自出庭为我作证,真是感激不尽。”

林孟松刚刚认识乔瑞达的时候,瑞达科技还是一家互联网公司,在电子商务上赚了一些钱,开始尝试着设计芯片做手机,投资建立晶圆代工厂,也是为了解决芯片生产问题,进一步降低成本。经过一年多的发展,瑞达科技公司已成长为国内的手机巨头,分拆出去的瑞达网络公司,也成功募股上市,市值超过了千亿。如今的乔瑞达已经成为了全国首富,其影响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,而且这里还是乔瑞达的家乡,事业起步之地,其影响力绝对恐怖。有这么一位大人物出庭作证,足以影响到陪审团和法官的判断,打赢官司的几率无疑会大大增加。

“自家兄弟,说这些就太客气了。再说了,这次的案情算是比较清晰,对方根本拿不出你违反竞业禁止协议的证据,即使没有我出庭作证,这官司也不会输。你说是不是,段律师?”最后一句话,乔瑞达是对着段志行说的,法律相关的事情,还是找段志行这样的资深律师问一下,才比较靠谱。

“是的,乔总你说的很对,从我们掌握的资料来看,林工当初和台积电签署的竞业禁止协议,规定的期限是四年。从2006年离职时开始,到2010年年底就结束了。而林工和瑞芯晶圆厂签署合同,正式入职,已经是2011年的事情了。事实俱在,证据齐全,打赢这场官司,完全没有任何的悬念。”或许是做多了法律相关工作,段志行即使在私下里说话也是一板一眼,逻辑严谨。

有了律师的保证,林孟松的神情也放松了很多,和乔瑞达聊起了芯片生产的事情,“乔总,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用DUV光刻机,加工14nm芯片的工艺,良品率可以做到60%左右,已经可以进入量产阶段了。使用EUV光刻机,生产加工5nm芯片的技术,也有了一些眉目,大概明年年初就能初步攻克。”

“哦,你们这研发技术,可是够快的,跑赢摩尔定律不在话下。既然技术有了,就要大胆的使用,只有在使用中,才能不断修正技术细节,提升良品率。我决定下一代瑞达手机的核心处理器,就使用14nm技术打造。相信有了这份千万规模的庞大订单,足够你们将技术打磨成熟了。至于5nm制程工艺的研发,不用太过着急。现在咱们的7nm制程工艺,依旧是独步全球,只此一家。这个技术优势,还能保持个两三年,直到有人掌握了多次曝光技术,用DUV光刻机生产出7nm芯片。或者阿斯麦技术大爆发,提前拿出了成熟的EUV光刻机,量产销售,才能打破咱们在7nm芯片生产技术上的垄断。”谈到技术方面的事情,乔瑞达立马来了兴趣,和大家聊起了目前瑞芯晶圆厂的技术优势。

“是啊,我也知道7nm制程工艺,放在当下足够使用了。不过技术研发这种事情,就要未雨绸缪,力争上游,如果能成功拿下5nm制程工艺,即使暂时不实装量产,用作技术储备也是好的。”

其实林孟松很想开口询问一下,车间里那些没有铭牌的EUV光刻机,到底是哪里来的。连全球公认的光刻机第一巨头阿斯麦,也只能拿出EUV光刻机的测试样机,技术极不成熟,用于芯片生产,良品率极其糟糕,根本达不到量产标准。乔瑞达提供的那几台EUV光刻机却完全不同,工作稳定,技术成熟,用于芯片生产,良品率随随便便都能做到50%以上,这已经达到极为成熟的光刻机产品水平了。据林孟松了解到的信息,全球的任何一个光刻机生产厂家,都生产不出这样成熟的EUV光刻机产品。这些EUV光刻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,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林孟松两年之久,只是碍于上下级关系和保密要求,不好开口询问罢了。

这个时候,坐在旁边座位的罗元凯插话进来,说道:“乔总